16日,一场春雨过后,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里的4万株樱花愈显娇艳,引得数千市民前往观赏。当日,太原首届西山春之约活动周也拉开帷幕。
2011年起,太原市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生态新政,充分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加大西山地区生态修复力度。经过三年多努力,市民纷纷感叹:“西山的春天来了。”
寻回丢失的“阳台”风景
南北长约30公里的西山被太原人形象地称为城市“阳台”。历史上,这一地区植被丰富,文脉悠长,聚集着晋祠、晋阳古城等38处国家、省、市文保单位。近代以来,由于重工业布局、私挖滥采等原因,其原有生态被严重破坏,山体千疮百孔,并沦为工业污染带,二氧化硫、烟粉尘、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均占太原市区的一半以上。
修复西山生态,寻回昔日荣光成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短短几年间,“垃圾场披绿装、污染源成景观”的生态嬗变在太原西山接连上演。
占地7100余亩的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由太原一家民营供热企业承建。公司经理王志文说,企业接手前,山上的林子因两次森林火灾严重毁坏,前山是一座石膏矿,后山是多达20多座的私挖滥采“黑口子”,破坏面积达1500多亩。
记者近日来到公园,却看到另一番景象:山上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柏树苗,山底建成一个以湖面为中心的游园,附近的山上种植了1000亩樱花,赏花市民往来如织。
截至去年底,太原西山地区建起了13座城郊森林公园,完成绿化6万余亩,修建蓄水池、景观湖81万平方米,清运煤矸石等垃圾300多万吨,治理破坏面123万平方米,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新政激发建设活力
太原市干部群众认为,西山地区的生态恢复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实施的生态新政。2011年,太原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将西山山水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市场运作,吸引企业进行建设。企业在承包区域内完成不低于80%绿化任务的前提下,不高于20%的土地可用于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和适度开发。
在政策刺激下,参与建设的13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在大力开展绿网、路网、水网建设及污染治理的前提下,纷纷规划了养老公寓、古玩交易市场等开发性项目。
王志文说:“过去政府也号召企业参与植树造林和林地认养,但在完全付出的情况下,企业积极性不高。现在企业的积极性明显不一样。不仅会有预期的投资回报,而且大家都意识到,山弄得越美,将来的价值就越大,所以对前期的生态修复工作都很上心。”
在设法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同时,太原市还注重发挥政府规划、服务、监管等职责。对西山生态整治及修复进行整体规划,对参与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把关和审核,制定了每亩不低于3.5万元的绿化标准,对企业绿化成果进行监督验收。并在打击私挖滥采、关停搬迁污染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西山基础设施,修建了一条纵贯西山的旅游防火公路和两处引水上山工程。
有效厘清政府及市场的关系,既减轻了政府负担,也激发了各方活力。三年来,太原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共完成投资59亿元,其中除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12亿元政府投资外,其余47亿元全部由企业投资。
全方位释放改革红利
太原市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办公室副主任陈建梅说,生态新政有效解决了西山地区生态恢复、林地资源管护、森林防火等老难题,并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平台、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从深层次上看,更为城市形象的提升和产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处西山地区的万柏林区过去是一个以煤炭、水泥等产业为核心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太原市的污染重灾区。近几年在西山地区综合整治过程中,对大量污染企业进行搬迁、关停和淘汰,并加大以城郊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林业生态建设。目前,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已跃居太原六城区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经济指标也逐年向好。
“环境也是生产力。若生态环境搞不好,就难谈进一步的发展。”万柏林区区长杨俊民说。借助西山生态修复成果,该区已把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生态特色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社会转型的主攻方向。
太原市在西山生态恢复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城”建设概念。市旅游局局长齐宏明说,下一步将依托西山文脉风景资源,引导企业发展休闲、避暑、养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打响“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太原”的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