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早报》报道,130年前建成、已于2006年拆除的天后宫将在上海闸北苏州河畔原地重建,会审公廨、上海市总商会等历史建筑将在重修后对游客开放,同时闸北区还将建设三座游艇码头,打造亲水休闲娱乐活动区域。
闸北区旅游局局长洪明铭告诉早报记者,闸北区将沿着苏州河打造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的“苏河都市旅游景区”,将整个核心区内的景点通过观光车串点成线,整个项目预计今年启动,预期3年内初见成效。
清末由民间筹资建造
在开埠几十年后,上海发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在没有铁路与航空的年代,海上航运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唯一途径,清代后期,中国外派公使、留学生和去国外经商的商人大多先到上海,再乘海轮赴各国。
上海闸北区文史馆馆长马幼炯介绍,根据中国惯例,官吏不宜住到租界饭店,但中国地界又没有安全、合适的住处。清光绪五年(1879年),出使俄国的全权大使崇原出面奏请朝廷在上海重建天后宫,并同时建造一座“出使大臣行馆”,作为出洋官员专门的居所。
重建天后宫的事项由当时两江总督刘坤一、上海道台刘瑞芬、上海知县莫祥芝等人筹办。恰好上海县地境内苏州河三摆渡桥(今河南路桥)北堍处有一片招商局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赎购的、面积约12亩的原吴淞铁路基地,便被选作建造天后宫。但苦于资金没有着落,建造之事就拖延了下来。
直到清光绪九年正月(1883年2月),才有了
1899年,天后宫和出使行辕的地方被划进租界,根据当时所签条约规定,天后宫仍为中国官产,租界不得干涉,于是上海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被租界巡捕追逐的中国人只要逃进天后宫,巡捕就奈何不了他们。正因如此,上海不少在租界举行的示威、抗议活动,都是先在天后宫集中再出发的。
拆除时部件编号保存
当时的天后宫成为沪上最大的一处妈祖庙,进宫为广场,前有头门对楼,戏楼,东西看楼;中间是中央大殿,大殿中供有
1980年前后,因建山西中学,天后宫的主殿天妃殿移至松江方塔公园。仍保留在闸北的天后宫也于2000年被列入闸北区文物保护建筑。2006年,因建设需要,残余的天后宫建筑被拆除,其中古戏台的部件全部编号保存。
“今年开始,闸北将沿苏州河打造一个都市旅游景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重建天后宫。”洪明铭透露,天后宫将在原址重建,其中的戏台将在原有部件基础上原址重建,其他部分也将予以重建恢复。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郑祖安非常赞同重建天后宫。他认为,历史上上海一直是重要的海港城市,天后宫恰恰是港口城市的文化象征之一,“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产业,在今天已跃升为城市与民生及经济紧密相关的战略产业,从而构成为城市一大实力,且是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的强大实力。”
打造苏河都市旅游区
除了天后宫及其相邻、至今仍保留的上海总商会,闸北区还将恢复会审公廨等相关历史文化建筑,并重点保护和利用一批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或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厂房及民居。
建于1915年的上海总商会会所位于现在的北苏州路470号,保存较完整,并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同一区域的会审公廨也有110多年历史,当初由清朝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在此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
在苏河湾推进办的展览中心里,还展示了包括民国时期遗留至今的怡和打包厂、四行仓库等众多的工业遗存,以及吴昌硕故居、虞氏民宅等不少名人故居及石库门老房子。
“这些老建筑都将被在合理保护利用的同时,作为文化景点向游客开放。”洪明铭介绍,同时还有艺术博物馆、创意产业园,并将兴建浙北绿地和三座游艇码头,打造亲水休闲区。
此外,闸北区苏州河沿岸的苏河湾、大悦城区域及商务开发项目现已初步建成,整个核心区内的景点设想通过观光车串点成线,形成休闲游览区域,逐步将这一区域打造建成4A级苏州河都市旅游景区。
闸北区旅游局局长洪明铭称,未来的苏河都市旅游景区西自恒丰路桥,东到浙江北路桥,全长超2公里,整个区域面积达3.14平方公里。该旅游景区建成后,将成为上海又一个重要的都市旅游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