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日报记者吴振山报道:前晚11时,11岁的小亮在南海黄岐白沙的心仁门诊部输液时出现异常反应,经抢救无效死亡。2个小时前,小亮因感冒发烧由家长带到该门诊就医。
昨日上午9时许,一阵哀怨的哭声从黄岐白沙的心仁门诊部传出,一对年逾花甲的夫妇站在病床旁泣不成声。病床上躺着11岁的小亮,他们的孙子,已经死了。
据了解,小亮一家祖籍安徽,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小在佛山长大。前晚9时45分许,身体不适的小亮在爷爷奶奶及妈妈陪伴下来到离家约600米的心仁门诊部。据爷爷介绍,小亮发烧差不多一天了,在家测体温为38.5℃,中午时分服用了退烧药不见好转。
爷爷说,接诊医生是30岁出头的许刚。记者看到小亮的病历上写着:“T(体温)38.3℃、K(呼吸)18次/min、咽部红肿、精神差”。随后,医生为小亮开出处方,需打三瓶点滴。
第一瓶点滴打完后,小亮开始剧烈流汗,“我见他一直挠胸口,就赶紧喊护士,护士说是正常反应。”老孙说。打第三瓶点滴时,小亮开始呕吐、抽筋,随即昏迷。小亮妈妈见形势不对赶紧拨打120,黄岐医院的医生赶来抢救,但此时已回天乏术。当晚11时许,小亮被宣布不治。
事发后,涉事医生被警方带走。根据南海区卫计局初步调查结果,涉事医生许刚冒用他人姓名,伪造证件行医,目前已被立案调查。而小亮的死因初步估计为药物过敏。
●延伸调查
涉事医生伪造证件冒名行医
昨日上午,记者在涉事门诊看到了门诊的法人代表汪旭林。他告诉记者:“诊所在4月初正式开张,(许刚)医生也是开张时入职的。”
记者在国家计生委医师执业注册信息查询系统查询发现:在广东省,名为许刚的注册医师共有两人,一个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另一人是广州越秀区泰安诊所的内科医生。
记者向汪旭林请求查看《医师执业证书》时,他解释称:“许刚医生是外省转来的,变更手续还没办好,证书原件也被寄回原籍办理变更手续了。”
昨晚8时许,南海区卫计局通报称:当事“医生”真实姓名为毛志敏,其冒用“许刚”之名行医。毛志敏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其持有的《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属伪造证件。
涉事门诊未取得许可即接诊
涉事门诊是一家民营门诊,位于黄岐白沙三骏市场二楼。该门诊面积仅有2000平方米,却开设了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牙科、中医科、皮肤科、肛肠科、耳鼻喉科10个科室。
但据南海区卫计局查询通报,心仁门诊部持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诊疗科目为:内科、外科、妇科、口腔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7个科室。
此外,据门诊负责人汪旭林称,4月14日,该门诊取得营业执照开张营业。而据记者调查发现,该门诊输液护士站内的输液记录显示从3月23日起便开始接待病患。
对此,汪旭林解释称,这是因为装修期间一些病人上楼要求看病,所以接待了零星的病人。
家属坚称输液前未进行皮试
据区卫计局调查结果,小亮的死因初步考虑为药物过敏,但确切死因需要进行尸体解剖以进一步明确。据了解,皮试是治疗中常用的规避药物过敏的手段。而家属坚称,护士在输液前并未对小亮进行皮试。
昨日,记者取得了医生当夜为小亮开具的处方单。一名不愿具名的医生看后指出,处方单中除了一些维生素外,上书的“头曲”值得注意。他说:“‘头曲’应指‘头孢曲松钠’,一般需要皮试,处方单上也注明了皮试。”他介绍道,与其它头孢菌素一样,使用该药存在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如果护士未进行皮试,或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他推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