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鞍山市鼓励港口和口岸发展奖励暂行办法正式实施;9月底,“中国长江经济带首届港航发展峰会”将在该市举办;10月,郑蒲港一期码头正式试运营……最近,马鞍山市借力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东风,全速打造“到马即海”的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中心”,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应”。
2011年8月区划调整后,马鞍山市的长江港口岸线达37.16公里,这为该市实现跨江联动发展的梦想提供了空间。同年9月,该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作用,加快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建设。 2012年1月,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良港——郑蒲港开工兴建,与之配套的“八大工程”(信息、畅通、通关、要素、引智、合作、升级、转型等工程)应时推出。
今年10月,郑蒲港一期码头正式试运营后,成为打通安徽省“入海”的新通道。同时,该市积极开展码头升级工程,将马钢、长江港口、万能达电厂等企业码头的靠泊能力,由现在的5000吨级提升到2万吨级,并编制了投资额近20亿元的三年航道建设计划,已上报省级项目储备库,争取纳入国家项目库。该市还于近日出台了鼓励港口和口岸发展奖励暂行办法,从今年9月1日起执行;正在筹备与中国港口协会、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联合举办“中国长江经济带首届港航发展峰会暨港口物流基地国际招商会(马鞍山)”,计划于9月27日至28日开幕。
根据最新修订的《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中心规划》披露,该市将依托长江两岸岸线和港口优势,以郑蒲港区和中心港区为核心、以保税物流园区和集装箱运输为载体,构建集货物集聚、装卸、仓储、加工增值、口岸、保税、转运、信息、供应链、配送、融资等于一身的枢纽平台;并利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皖江经济带汇合之地的区位优势,正在建设和谋划一大批涉及港口码头、航道、公路、铁路、水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在用好黄金水道的同时,马鞍山市更加注重加强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仅出台了《使用港口岸线前置联合审核办法》,对马鞍山港规划范围内的港口岸线(含水域、陆域、滩涂等)使用实行前置联合审核,而且对长江的江心洲、小黄洲、大黄洲等六大区域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并投资上亿元建成了长江文化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