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在老天津卫人的传统习俗中,每逢喜庆节日家家户户在墙上挂上几幅“大胖小子红脸蛋”的杨柳青年画早已寻常不过。而在天津的古文化街、文艺长廊,杨柳青字号的招牌在大街小巷内更是随处可见。
殊不知,这家百年字号作为中国四大
如今,这里东与红桥区毗邻、南依独流碱河,与静海、武清、河北接壤,全区总面积达545平方公里。伴随着农耕社会的不断演进和民间传统的式微,西青区诸多的民间艺术不知不觉中已经逐渐被年轻人所淡忘。而这随之而来改变中,不难折射出这里产业升级改造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造区内“新四高” 改变地域“老农业”
记者从天津市西青区政府官方网站上了解到:根据初步核算,并经天津市统计局评估审定。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6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1亿元,同比增长9.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1.89亿元,同比增长2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2.3亿元,同比增长24.9%,三大产业结构比为1.5 :54.5 :44。
在津城环城四区整体规划前,西青区就一直肩负着天津重要的
针对这一点,在不久前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中西青区合作交流办主任张勇向记者表示:“无论怎样西青区的传统优势不能丢,我们现在更多的还是要培养高端人才、培育高科技成果、打造高端服务业与高端
记者了解到:为了将自身资源禀赋与现代科技产业巧妙结合,西青区今年新建了7个放心蔬菜基地,在保障
产业园近年频现 量与质能否齐头并进
近年来,西青区内产业园区的建设正值如火如荼,诸如中北高科技产业园、中环电子信息产业园、凌奥创意产业园、四新高科技产业园等一系列园区的兴建与投入使用,让这里也卷入了产业转型的“风暴”中。
凌奥创意产业园是天津第一家注册的创意产业园,项目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李七庄街,始建于2006年,总体规划面积达到了45万平方米。凌奥集团董事长赵光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初刚刚建立园区时大家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区里这边就带上我们去北京、去上海、去深圳进行实地考察,看看人家的文化创意园是怎么做的。转了一圈回来,我们心里就有点底了这事儿到底应该怎么办。”他说,“这种形式的学习走访之前我们还真没听说过,大家本来就都是村里的农民没什么太大的学问,借助区里的资源,我们只能不断探索摸着石头过河。”
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西青区新增科技型
此外,一直将项目开发定位为“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打造五星级产业园”的中北高科技产业园也于今年“开张纳客”。园区地理位置上坐落于西青中北镇,采用园中园的经营策略,提供创新基地与孵化基金价值运营平台的“升级版”招商模式。而单凭这一点便吸引了150余家海内外高品质企业牵手,现已投入园区运营。
对此,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域经济学专家在给予肯定态度的同时也指出:“西青区具的确备一些传统制造行业的基础条件,但在整体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抓住机遇,‘快’的同时更要‘准’,尽量避免‘大’而‘全’的苗头出现,也只有这样才能从产业全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打造津城第三极
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峰论坛”分论坛上,西青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在开幕致辞中表明:“要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拓宽领域与打造平台,为承接京城资源做好准备。”
在今年8月份,位于西青
同为区内注册园区“一把手”的天安数码城营销经理胡俊说:“西青区距离天津站和周边的国道、省级公路都不算很远,旁边也有天津师范大学、理工大学等高校人才资源,这对像我们这样科技性质的园区而言还是比较理想的。”同时记者了解到:目前,天安数码城一期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北京项目15家,主要包括CEO总裁俱乐部项目、网络科技广场项目、软件研发中心等项目,另有意向签约企业12家。
“想要承接好资源,相比滨海新区等其他政策倾向更为明显的区域,这里还是要在软环境上下功夫。要学会用自己的长板和别人拼,更不要一味的模仿与复制,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增加彼此的粘合度才是长久之道。”西青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协会负责人说。
(新华网产业园区产经记者 刘鸿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