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杨倩 通讯员冯军兵)现在,大名县刘堤口村的郭章民,每天都要用温水将坐便器擦拭了遍。“这样干净卫生。”郭章民说,家有老人,所以改厕时装了一个蹲便、一个坐便。郭章民82岁的老母亲对于新改的厕所十分满意:“干净,没味,用着方便。比以前的旱厕强多了。”
去年,大名县确定了19个乡镇、177个村的改厕任务,涉及26453户“连茅圈”以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2374户的旱厕,共需改造28827户厕所。到去年底,所有改厕任务全部完成。
对于改厕,有的农民有积极性,有的则嫌麻烦、怕花钱。为走出一条低成本、高质量改厕的路子,该县到周边地区进行了参观学习,发现改厕成本大概在1000元至1200元之间。按照规定,对于“连茅圈”改厕户每户补贴500元,其中省里出300元,市、县各出100元;对于重点村改厕户,省、市、县各补贴167元。参照最低1000元的改厕成本,补贴资金显然不够用。剩下的钱从哪里来?这对于国家级贫困县的大名来讲是个难题。
为此,该县联系当地有多年改厕经验的卫卫陶瓷制品公司,选取了村情基础好、群众要求强烈的刘堤口村、铁窗口村、程堤村等5个村作为试点,先期推进。“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我们选用了双瓮式、三格式、粪尿分离式3种形式,看哪种成本更低。”该县负责改厕工作的负责人说,同时与供货方商讨,让企业将利润让到最低。在施工中经过测算,双瓮式和粪尿分离式便器成本为750元,三格式便器略贵几十元。于是,该县将双瓮式和粪尿分离式便器作为主推的改厕方式。改厕资金除去补贴的500元外,其余由乡里出100元,农民自己拿150元。
为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在改厕时,该县还提供了蹲便+坐便两种厕具。每户只要加50元,就可安装一个坐便器。仅此一项,企业让利30多万元。
刘堤口村村民刘殿军家的院子小,所以选用了更方便施工的粪尿分离式厕具。我们在他家院子里看到,一个三四平方米的铁皮屋里,装有一个坐便器、一个男用小便池。卫卫陶瓷制品公司总经理肖金昌介绍,“这种坐便器漏口更大,直接与地下的粪池相连,小便有管道导入收集池,大便直接进入粪池,需要再覆盖一层草木灰或干土,同样能达到无蝇无蛆效果。”
厕所每天都要用,能否保证质量?“我们选用的瓮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是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其硬度是水泥的7倍,抗压、抗腐蚀性更强,而且容积更大。”该县负责改厕工作的负责人介绍,改厕选用的便池也与其他地方不同,长度更长、有坡度,可用最少的水冲洗,节水效果更佳。而且,每户厕所都加装了排气管,更利于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