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到一位合作多年的咨询公司负责人的来电,她是一位做事极其踏实、认真的朋友,言语谦逊、随和,我们一直都聊的很默契。
昨天下午我外出办事了,qq没在线,她在qq上找我没找着便打了电话给我,我们在电话里聊了二十多分钟,她跟我说到本次有一个培训需求,想听听我有什么建议,因为大家比较熟了,我也就班门弄斧的在电话中跟她啰嗦了一大通。
她本次客户的需求是这样的。
客户想要上的是“执行力”课程。客户是一家民营企业,目前年营业额1.5亿,企业是白手起家,现在慢慢做大了,老板发现问题来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员工的执行力不行,布置下去的工作总是打折扣,不能很好的完成。
负责培训的一位经理以前在外企工作,他觉得目前这家企业问题很多,只能慢慢来。这家企业以前从来没有做过培训,老板现在知道培训一天要那么多钱,有点不太适应。尽管企业里问题不少,老板还是想花尽量少的钱,因此他们本次培训时间安排为一天。
电话中,这位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将客户的情况反馈给了我后,与我探讨该企业是不是执行力的问题,询问我该如何引导客户才好。
我和她比较熟了,聊起来就不必过于介意,我便在电话表达了我的建议。
从安排常亮老师课程的角度来说,一天的课程我们原则上是不接的,特别是如果是外省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对于合作咨询公司来说往返机票成本都是很高的,现在咨询公司接单也不容易,客户越来越挑剔,越来越专业,因此一般我都会建议他们找找本地的老师,或者离他们所在城市更近的老师。
不过这个咨询公司是南京的,客户也在南京,离上海很近,往返差旅成本倒不会增加太多,再加上与这位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又是老朋友了,如果是一天的课程,在常亮老师时间安排的过来时,我还是会尽量安排。
对他们的需求,我是如下反馈的。
首先,这家企业目前的问题很具代表性。
老板是白手起家,初始创业时人不多,老板一个人就管得过来,一般来说这种企业老板自己的能力都超强,要么是某个方面极为专业的人士,要么是有很强的销售能力,人际关系也不错。
现在企业慢慢做大了,老板发现自己一个人,或者创始团队几个人的力量已经远远不够了,便陆续招了员工回来,当然也包括各个部门的经理。这人一多,问题就出现了,大家的行为很难统一,思想很难统一,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问题,靠员工们“自觉”显然不行,靠员工自己去“悟”更不靠谱。(常亮老师助手杨林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谢谢!)
所以目前这家企业面临一个转型的问题,一个管理升级的问题。
企业要从当年的纯经验管理蜕变为科学管理,用流程、用制度保障员工的工作品质。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这家企业的问题绝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搞定的,很有可能上课时似乎听明白了,回到工作岗位上了还是不知道怎么做。这也不是单单老师提供工具表单的问题,就算有一些工具表单,还是会浮于表面,疲于应付。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长期的,一个人行为的改变一定是逐步的。就像我们在学校上学,四年的大学你不可能一个月,甚至一星期就全上完,全都能理解,就算能理解,转变为稳定的行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着急不来,饭要一口一口吃,行为和态度也是逐步改善的。
该企业以前从来没有安排过外训,这样的企业通常会对某一场培训寄予过高的期望,或者希望老师能拿出个什么“好点子”,“杀手锏”,迅速解决问题。
此类想法就好像中国被滥用的抗生素,管他什么病,先来几大瓶点滴,能目前控制病情就行,那就表示医生有水平,至于过几天再病,或者有什么更严重的疾病迁移,那就看个人运气了。企业也是同理,所谓“点子”,所谓“杀手锏”都无非是皮毛之术,无法解决本源的问题。
当然我们知道就像在一个老中医眼里,每个人都是病人一样,每家企业都会存在解决不完的问题,企业存在的意义是创造成果,获得绩效,我们也没必要每天拘泥于解决那些永远也解决不完的企业问题。但有一点是必须的,如果企业真的想活得更久一点的话,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一些是有必要的,但无疑靠打点滴不行。
想要好的身体,我们得克制饮食,我们得坚持锻炼身体,我们得注意生活作息,同理,企业要慢慢规范,用制度、用流程、用系统保障工作品质。
电话中我建议对方,最好不要试图去改变客户,大家都是成年人,我们谁都不要奢望去对谁说教,可以考虑先把常亮老师的课程推荐进去,哪怕上完一天,上过后企业负责人觉得很好,在这个基础上,你再提什么建议他才听得进去。
当然,我们所有建议的前提应该是如何帮助客户用尽量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