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通天下,大武汉离这个昔日的盛况正越来越近。
6月29日上午,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报关员王耀华正在给一批来自仙桃工厂的电源供应器办理报关业务,“一票20吨左右的货物,如果运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报关,光运费就得七八千元”。
运营4年多来,作为华中首家封关运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截至今年5月31日,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累计实现进出口业务69410 票 ,货运量604423吨,“为湖北及周边9省市100多家出口企业,至少省下2亿元物流费用”。
就在6月29日当天,百余公里外的光谷东南角,一个功能更全、规格更高、面积更大的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封关运行。一个个集装箱,将从那里经水陆空,将“武汉造”运往美国、欧洲、日本等全球各地。
按照规划,位于光谷的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方圆5.41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首个、中部第二个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口岸物流、保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保税区。
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东湖综保区建设:依托武汉的区位优势,突出国家示范区的创新优势,将全力打造中部自由经济“特区”,建设成为开放型经济新引擎。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自近代开埠以来,武汉就以其独有水陆禀赋,而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商业重镇之一。未来,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东湖综保区以及武汉出口加工区,这三大保税区整体联动的综合效应将会逐步显现,武汉这座东方大都会“货通天下”的愿景必将再现。
东湖综合保税区 承载外贸“弯道超越”期望
摊开最新版武汉地图,这座城市如一只向东翻飞的蝴蝶,而在其东南部的一点处,便是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方圆5.1平方公里。
按照规划,这块弹丸之地未来将可贡献1000亿人民币的年产值及100亿美元的年出口创汇。对此,东湖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如何在各大城市提升外向型经济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越”,保税平台的建设将是武汉一个重要“突破口”。
特殊的5.41平方公里
6月29日,武汉,晴空万里。
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组名为“浪里白帆”的标志性建筑,显得格外器宇轩昂。当天,这个湖北唯一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由武汉海关等单位开始进行封闭监管,正式封关运行。
东湖综合保税区地处光谷腹地,东至光谷生物城、西接富士康产业园、南依沪蓉高速、北临光谷新城,整个规划面积5.41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满足光谷区域内企业保税、退税、加工制造、物流配送等需求,并辐射湖北全省乃至中部地区。
记者实地参观了解到,目前,首期1.82平方公里已经正式开建,主要是电子类标准厂房、标准仓库、联检大厅和基础配套等建筑,部分工程已投入使用。“从获批设立到通过预验收只用了一年时间,在国内,这个速度我们是第一家。”据介绍,东湖综合保税区已累计引进富士康、联想、烽火国际、人福医药集团、中外运、国采科技、锦海捷亚、厦门优传供应链、普路通等19家企业,另有大批企业意向入驻。
东湖综合保税区负责人称:“有了综合保税区,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对外的新口岸。”预计东湖综保区全部建成后,光谷板块外贸出口将占武汉的2/3、湖北省的2/5,同时,还可带来10万个就业机会。
“弯道超越”的突破口
根据最新统计,历经20余年的耕耘,武汉光谷已形成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现有企业2.3万余家,年均新增企业2000余家。2012年,光谷企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大关。
但另一方面,武汉外贸的态势难言乐观。最新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武汉市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4亿美元,同比下降11.%,在全国主要城市排行第30名,这显然与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不相称。
在此背景下,东湖综合保税区被看作是武汉提升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平台。“每个40吨集装箱可以省出2万元。”中外运空运湖北分公司总经理江波告诉记者,跟之前绕道上海、深圳或厦门相比,现在通过东湖综合保税区,出口货物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报关。 据预计,保税物流中心运行后,中外运年营业收入可超过7000万元,未来10年累计货物处理量达60万至80余万吨,年均货物处理量接近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