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进口葡萄酒可谓问题频出。近日,一则厦门海关查出西班牙进口毒葡萄酒的消息把葡萄酒的质量问题再次带到了大众的面前。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消费量与日俱增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标签不合格、货证不符,还有我国部分口岸检出的金属元素超标。”
问题1:金属元素超标
厦门口岸日前检出一批西班牙产的毒葡萄酒,共有六个品种。其中卡托干白葡萄酒铁含量检测值为12mg/kg,而国家铁含量限定标准为小于8mg/kg,铁含量竟超标达到50%。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葡萄酒金属元素超标已经不是个案。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今年5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18种进口酒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来自阿根廷、西班牙、智利等国家的多个进口葡萄酒品牌产品被查出铜超标。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葡萄酒中的金属元素少部分是天然成分,其余的则是在葡萄酒生产、加工和运输等过程中受到污染而产生的。
一旦葡萄酒中的金属元素超过一定限度不但会影响葡萄酒的稳定性,加速葡萄酒的氧化和衰败过程,导致葡萄酒质量下降,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以铁为例,如果人体摄入过量铁元素可能引发铁中毒,对心、肝和胰都会产生损害。
问题2:中文标签歧义大
今年上半年,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公布称,共检出进口葡萄酒不合格批次90批,占总数的16%,其中80批无中文标识,5批为货证不符,5批包装不合格。作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进口中心,厦门葡萄酒的进口量约占中国葡萄酒进口量的40%以上。据悉,不只在厦门,2012年,仅烟台口岸就检出10多批次进口预包装葡萄酒未加贴中文标签或中文标签标注内容不合格。
真实、准确的中文标签标注的信息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第一手资料。可帮助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葡萄酒。北京商报记者查阅《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中规定,其显示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必须贴有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进口酒类中文标签必须标示的内容包括酒名称、酒精度、配料清单、原麦汁原果汁含量、日期标示及贮藏说明、净含量、原产国、制造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等内容。
然而实际上,许多进口商并不了解我国葡萄酒标签使用规定,一些进口商在进口的环节并未提供符合要求的中文标签。盲目加贴甚至恶意改变标签内容等问题时有发生。业内人士谈到,有些进口红酒商为了取悦消费者,往往不贴中文标签,销售时则以“走私酒”、“原装全进口酒”等概念蒙混误导消费者。对不知情的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工商部门表示,购买进口葡萄酒,应查看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签。无中文标签的红酒可能是非法进口的,或者根本不是进口的。
问题3:违规使用甜味剂
今年上半年,烟台检验检疫局从一批葡萄牙进口干红葡萄原酒中检出禁用食品添加剂糖精钠,该批产品共9.6万升,货值5.2万美元。国家质检总局也发布消息称,今年5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出来自法国鲍特兄弟酒庄的葡萄酒二氧化硫超标。
在每一瓶葡萄酒的配料表中都会有二氧化硫的成分。它可以抑制葡萄酒中酵母菌的反应速度,让葡萄酒能够常年保存。实际上,在酵母发酵的过程中,会天然地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硫。但是这个量会比较小,因此还需要额外添加二氧化硫。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制定的二氧化硫安全摄入限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0.7毫克。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这相当于每天42毫克。如果过量食用就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葡萄酒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包括山梨酸、果胶等十几种。在甜味剂方面,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在发酵酒中不得添加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但是劣质洋葡萄酒中却常常查出糖精纳等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摄入过量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葡萄酒酿造技艺专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国家对葡萄酒添加剂的使用做了明确的规范,但是添加剂违规使用或者使用超标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专家认为,“如果添加剂在标准之内,对身体不但无害,还有助于葡萄酒品质的提高,如果超量,就会对人体的健康和酒品质量造成影响。”
进口葡萄酒市场在日益壮大的同时,其质量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阅读葡萄酒的酒标,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几乎所有葡萄酒品牌都会在原料一栏标出葡萄字样。然而,葡萄酒的原料并不只是葡萄这么简单。有些酒商低价买进欧美地区卖剩的低劣葡萄酒原汁,为了应对长途运输,不良酒商会在原汁当中加入过量防腐剂。
我国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表示,“目前国际上对包装中添加剂的标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将添加剂的名称标注在包装上,利于监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一种是给添加剂用一两位数的数字或者符号编码,消费者可以通过编码在网上查到该添加剂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