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信息| 焦点人物| 市场动态| 市场专题| 酒类汽车| 礼品工艺品| 物流印刷| 餐饮酒店| 策划培训| 美容首饰| 旅游休闲| 娱乐体育| 健康卫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服务中心
常山陶瓷工艺千古流风
来源:今日常山    发布时间:2013-08-13    作者:    访问量:6020

清康熙《常山县志》载:“常山者,以镇名县也。”秦置太末县,为越西鄙姑蔑之地。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分太末立新安。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立定阳县,吴宝鼎初(266年)属东阳郡。隋大业末(618年),废定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分信安置须江、定阳二县,属衢州。八年(625年),入信安,属婺州。咸亨年(670年至674年),分信安置常山县,《雍正县志》载:“常山名县自此始”。历史上,常山曾经先后隶属婺州、衢州、信州,后复隶属于衢。元初,称常山,迄今不改。

常山县自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建县,至今已有长达近1800年的历史。随着大埂遗址、山头篷遗址、大桥头遗址先后被发现,大量石锛、石镞、石茅、石网坠出土,把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历史向前推进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常山山川灵秀,地灵人杰,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天然资源。其中石英矿、粘土矿等矿产资源是烧制陶瓷器的主要原料,为常山陶瓷烧制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83年文物普查时,在我县球川镇九都村苦槠山发现了夏商周时期九都遗址,范围约4000平方米,地表采集的遗存主要有泥质红陶、灰陶及夹砂印纹硬陶等残片。同年,文物工作者在何家乡璞石村缸窑自然村,再次发现了分布范围约3000平方米的璞石村遗址,采集的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少量为夹砂红陶、印纹陶片等。经认定为西周至战国时期遗址。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的建县,标志着当时常山政治、经济、文化已经繁荣发展到一定程度。九都村东汉至晋代墓群出土的铁刀、陶罐以及大棚山西晋墓群出土的青瓷耳杯、青瓷小勺、青瓷盅、青瓷灶、青瓷猪舍、青瓷狗圈、青瓷鐎斗等,充分体现了当时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这些出土的青瓷器工艺精致,说明当时常山青瓷烧制工艺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

到了唐代,常山发展成为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之一。宋高宗赵构南渡建都临安后,常山已经是京师通往南方各地最重要的通道,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方便了常山与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青白瓷、龙泉青瓷等外来名瓷的烧制工艺开始进入常山。

1997年,常山县何家乡源口村宋墓出土了北宋龙泉窑刻划花小碗、北宋影青瓷葵口碗、北宋龙泉窑刻划花小碗等一批珍贵文物,其中二级文物北宋龙泉窑青瓷斗笠碗通体施釉,釉色青中泛黄,釉层玻质感较强。

2002年10月上旬,一采砂船在青石镇阁底滩河床上进行采砂作业时,发现挖掘出的砂石中有许多残片,经专家认定为南宋时期青白瓷。通过历时近3个月的挖掘,出土各类质地精美的南宋青白瓷近百件。

大桥村罗汉山窑址、澄潭村窑址、大陈山窑址、九龙山窑址、缸窑山窑址、李家岗窑址等一大批宋代古窑址相续被发现,足以论证常山的陶瓷烧制业在宋朝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

南宋时期,政治中心南迁,位于钱塘江上游,有着“两浙首站、八省通衢”之称的常山成为水陆运转、舟车汇集之地。“日望金川千张帆,夜见沿岸万盏灯”,常山江沿岸形成了不少以码头为中心的集镇。同时,许多跟随宋室南迁的大家族,其后人因种种原因寓籍常山,进一步促进了常山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光宗耀祖是一代又一代国人根深蒂固的追求,有了资本积累的大户人家纷纷开始兴建宗祠,扩建祖宅。常山县境内现存的宗祠建筑,80%以上为明清时期所建。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常山人,先民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为子孙后代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目前,常山县馆藏可移动文物1500余件,其中三级馆藏文物青铜笔山和卵形石砚在全省也属罕见。清代玉器收藏的数量和质量在衢州市位列第一。古邑遗风,源远流长。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与考验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将薪火相传,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三衢大地上,熠熠生辉。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