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技术人员对专用无人机进行检测、调校。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年智 苌民乐 甘小龙 摄影报道)12月21日中午12点,在地面站的指令下,一架六旋翼的专用无人机从罗村拓大社区新平塘村的居民屋顶起飞,迅速升至120米的高空,拍下一个个清晰的全景镜头。
“首次航拍成功了。”30分钟后,根据地面站指令,这架无人机平稳地降落到指定地点,珠江时报社总编辑李国臣、执行航拍的广东冠能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万青团队以及前来观看的十多名市民兴奋地鼓起了掌。
“我们3年前的航拍,是租用的飞机,而这次航拍,我们用南海造的无人机,这充分说明南海产业转型升级结出硕果。”李国臣表示,“公开用南海造的专用无人机拍摄南海,在南海天空上是头一次。”
航拍记录南海变迁
2010年,由南海区委宣传部主办,珠江时报社承办的“美丽南海”大型航拍活动曾飞过千灯湖,越过西江、北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3年后,珠江时报社承办的航拍行动再次起航。
此次航拍系列活动由珠江时报社和广东冠能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承担系列航拍任务的六旋翼专用无人机将命名为“珠江时报”号,旨在记录南海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作为此次首航所选的新平塘村,是南海罗村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它位于规划中的佛山西站枢纽所在地,周边的部分厂区已经拆迁完毕,部分村居也将面临拆迁。如何将现有的村庄面貌全方位地记录下来?成为社会关心的热门议题。
“罗村近年来变化太大了,许多地方都在拆迁重建,需要有所记录。”慕名前来拍摄的摄影爱好者小刘看过高空摄影照片后感叹,高空下的新平塘村原来如此磅礴大气。
南海造无人机惊艳亮相
承担系列航拍任务的六旋翼的专用无人机由位于瀚天科技城的广东冠能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制造。这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电力系统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生产。该公司3年前开始进行专用无人机的研发和制造,并于今年成立服务中心。
公司工程师欧健表示,专用无人机平常主要对基塔进行设备缺陷巡查以及对10公里范围内的输电线路进行外力破坏巡查。“要在110kV的电路上进行近距离巡航,需要融合飞行控制、机体稳定控制、数据链通讯术、现代导航、快速对焦摄像以及故障诊断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而公司主要做的就是整体设计和系统研发。”张万青表示,公司目前与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展开科研攻关,已经拥有了自主研发的升稳云台,自主的驾驶系统,并配备了地面站。
该专用无人机先前主要用于电力线路的巡航,这是首次用于南海村庄的高空航拍。“首航时间虽然不长,但绽放的美丽却足够惊艳。”一位当地居民看到航拍传下来的清晰图片后兴奋地说道,“南海如今不仅能造汽车,也能造‘飞机’了”。
未来将有更多航拍行动
罗村招大社区的新平塘村只是此次佛山航拍系列活动的首个站点。作为本地主流媒体,未来珠江时报社还将联合该公司与更多的社区合作,继续以航拍形式记录南海的变迁。
“此次航拍的成功,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也是一大突破。”张万青表示,这是该专用无人机在南海天空首次执行航拍活动,打破了以前只供电力设备巡航的业务构成,此次与珠江时报社举办联合航拍活动后,以后可能承接更多类似的航拍活动。
》技术链接
专用无人机
作业方式
旋翼无人机实现自驾飞行需要精确的坐标、高度等相关参数,在起飞前必须运用无人机的机载GPS定位系统对相关参数进行验证和校正。
根据待查目标的坐标、高度等相关参数对自驾系统进行航线任务设定,操作人员可以从地面站图像系统观察到当前的巡查状况,并可以发出指令让无人机悬停进行精细拍摄。
旋翼无人机既可以定点悬停,又可以低速远距离飞行,适用于对基塔进行设备缺陷巡查以及对10公里范围内的输电线路进行外力破坏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