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会已死 陶瓷节当立
估计很多人一看到标题,就激动得要跳起来,以为我又在批评陶博会。
首先,我这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其次,我的以上看法,并不是对于陶博会主办方、承办方的负面评价。恰恰相反,就实际工作而言,我觉得陶博会的组织者、参与者,其实都越来越务实,考虑得越来越周全。比如,考虑到业内一直诟病的,缺乏大品牌、新产品的展示问题,就想到了用“金陶奖”的名义,来汇集这方面的资源。再比如说,我会特意告诉你,上期《陶城报》总共出了92个版吗?
实事求是的来说,在佛山当下的实际情况之下,陶博会能搞成这个样子,已经不错啦!就真正的展会来说,必须要在密集的时间,把密集的人群,召集在密集的场所内,展示给他们密集的产品,开展各种密集的活动,让大家接触到密集的信息。
可实际上,佛山陶博会,最先天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合适的密集的场所!这个局面,恰恰是佛山市场充分竞争,而各级政府态度不断摇摆转向的结果。不知道大家设想过没有,一个采购商如果要在华艺、意美家、中国陶瓷城、中国马赛克城、1506国际陶瓷城、瓷海国际、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城之间完成一次完整的穿梭,究竟需要多长的时间?
为什么佛山的厂家,总是能完成展会期间对于采购商24小时贴身看护,“围追堵截”的壮举?正是因为如果没有厂家派车接送,要在佛山穿行委实是件难事———陶博会期间,政府也不见对于季华路的改造计划有任何调整,堵车的继续堵车,骂娘的继续骂娘。
从务实的角度来说,政府不大可能对于陶瓷的税收有太多的指望,当然,亦很难从陶瓷的未来发展中获得太多政绩的利好。所以陶瓷展会的事情,有它不多,无它不少,哪怕论城市名片的意义,佛山的城市名片也多了去啦,黄飞鸿、叶问的电影海报,总比东鹏、新明珠的陶瓷送起来方便吧?
“我这次去广交会,觉得人气淡了许多,中午的时候去吃麦当劳,居然都不用排队!”一个马来西亚的采购商,直言广交会的模式陈腐,亟待突破,“广交会现在根本看不到新产品,感觉完全是仓库大甩卖。”
按照原本的构想,佛山陶博会,是要充分榨取广交会剩余价值的“外围马”,可在广交会日渐式微的当下,无形当中广交会在某种意义上反而成了陶博会的“拉客地”。“我就感到奇怪,去到一家业内很知名的品牌,但是他的业务员乃至经理都对于产品性能知之不详,反倒是很热情地喊我到佛山来看看。”那个外商对于这个现象,大呼看不懂。
毋庸置疑的是,陶博会经过这么多年以来的苦心经营,虽然作为展会经济的本身,并无多少实质性的突破,但是给予佛山陶瓷产业带来的汇集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上,在我看来,陶博会更多的已经成为了行业里面约定俗成的一个节日,新品牌的开张,老品牌的调整,经销商会议的召开,更多的人将自身企业的推广选择在这个时刻进行集中放量。
华夏展馆里面的人体彩绘,总部基地的各场论坛,瓷海国际的“陶瓷行业30年文艺汇演”,南风古灶的陶瓷节,中国陶瓷城内罗浮宫特邀的亚洲小姐,各个场馆都齐齐发力,根据自身的定位不同,带给大家不同的观感体验。金意陶的明星演唱会人头汹涌,将行业品牌宣传和终端促销相结合,让人感叹其品牌号召力。而新明珠的德美新展厅落成仪式,行业协会各级领导群贤齐至,最让人惊叹的是,连下雨时人手一个一次性雨衣的细节都考虑在内,多恐怖的执行力!
好吧,我们不要去纠结陶博会,不要去妄想打造什么东方的博洛尼亚展。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佛山也不是一天建成的。陶博会,就应当重新从佛山、乃至整个中国的陶瓷产业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新的设计,而不要去照搬什么广交会、博洛尼亚展的模式。大家团结起来,让全球的、全国的人,都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来佛山感受陶瓷的魅力,搞成一年一度的大party,又有何不好?
记住,我们要的不是展会,我们需要的,从来都是沟通和交流。
(作者系陶城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