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赣州)第一届家具产业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记者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这个“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全国实木家具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记者看到,赣州(南康)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建成后,原料成本和物流成本将大大降低,每年节省资金将达29.5亿元。之后,每年进口的280多万立方米木材再也不通过沿海港口中转,而是从赣州直接进口。
“南康家具产业,从无中生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为契机,终于迎来了跨越式大发展和裂变的春天。”南康区区委书记徐兵说。
内陆兴起“蓝色经济”
从飞往南康的飞机上往下望,你会惊奇地发现,这里山间地头被无数蓝色覆盖着。原来,这是南康各地家具车间的蓝色棚顶。不靠海、不近岸,在这样一个地方搞“蓝色经济”,南康人奋战了20多年。
“我是木匠出身,十几岁就走村串户给人做嫁妆家具。”文华家瑞家具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吴述文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加入南下广东的打工大军。1996年,怀揣4万元回乡,拉了一个七八人的小队伍,办起了家具小作坊。从那时起,南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有公路的地方就有家具作坊。
然而,经过初期的快速发展,家具产业“散、乱、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要打破这一魔咒,最关键的是对家具产业进行整合,实现规模、集约发展。2009年,南康专门成立了家具产业促进局,遴选、整合出30家企业重点培育,实行“一个企业一个政策”和“一个领导、一个区直单位、一家银行”的帮扶制度,引导企业摆脱恶性竞争,实现良性循环。
同时,南康还特别注重提升“木匠老板”的思想观念。在南康,主动攻读知名高校MBA的家具老板已达360多人。“政府拿出2/3的学费让我去读MBA。”港之澳床垫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化高说,这让他学到了不少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点子。
既买全球也卖全球
既有直径达一米的缅甸花梨、马达加斯加紫檀、老挝大红酸枝、非洲的乌金木和虎斑木、俄罗斯的榆木、北美的胡桃木、欧洲的榉木,也有河南、新疆的杨木,广西、贵州、湖南的椿木、桦木……在南康佳兴国际家具材料中心,可以找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国内多个省份的近30种木材。
去年,南康木材进口量占到木材消费量的八成,达285万立方米,其中80%以上为进口高档木材。“进口高档木材的普遍使用,不仅提高了南康家具的品质和档次,更改善了产品形象,保护了资源和环境。”副区长钟旭辉算了一笔账,虽然木材进口价格高昂,但只要品质过硬,南康人照样能把家具摆进世界各地的客厅里。
昭玺家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曾昭玺是南康家具“走出去”的代表之一。“2006年时,我和一个马来西亚客户合作。客户不仅制定了严格工序标准,还派了一个技术员常驻厂里。当时,有的师傅抱怨,‘又不是造飞机,搞得这么严格’。但我只有一个要求—精细再精细。”两年后,客户不仅撤走了技术员,而且对公司新研发的产品直接免检。
整个南康家具不仅在国内布下6000余家销售网点、600多条物流线路,更将出口触角伸向了世界几十个国家。
南康人曾自嘲:“地下没矿,山上没林,田里没水,人守三分地”;但南康人消化吸收了国内外先进原料和技术,用活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世界的木材,做世界的品牌家具,真正做到了“买全球卖全球”。
用高科技促进产业升级
客家人讲求精细的木匠文化,数十万家具人穷则思变和20年的艰苦奋斗,成就了南康家具如今6000多家企业、30万从业人员、超450亿实际产值的产业规模,形成了研发、加工、销售、基地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支持南康家具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级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根据《南康家具转型升级规划》,2016年要将南康家具打造为千亿产业集群,2020年南康要成为中高端实木家具生产基地。两年时间,产值由450亿元提高到1000亿元,南康人的信心来源于政府的支持和产业的升级。
在维平创业家具实业有限公司家具喷涂中心,一条油漆喷涂线使用机械手和3D扫描设计路线,比人工快几十倍,油漆的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这条国内首次引进的价值1000多万元的“欧盟标准”喷涂线,是南康近年来不断抓家具产业配套发展的一个缩影。
国家级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木材烘干中心、研发培训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南康通过政府“筑巢”,加强了家具产业的分工合作,减轻了企业用地和成本,让企业专注于研发和生产。而物流仓储、五金配件、油漆化工、木材交易等配套产业的快速成长,则为筑牢这些“大巢”提供了强有力的“粘合剂”。
“政府完善市场环境,企业担当创新主体,我们相信,随着南康家具产业基地建设升格为国家级战略,南康家具品牌一定能在更大范围走向全国、畅销全球。”徐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