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更加便捷,因此近一年来“大数据”成为被人们炒得很红火的话题。陶瓷行业从来不甘人后,貌似不少精英人物都曾积极谈过行业应该怎么用好“大数据”加快行业发展,好像还专门搞过类似的对话。
行业精英人士有科学性、前瞩性的发展眼光和勇于接受新事物的行动,值得肯定和尊敬。不过那些所谓的高大上的“大数据”虽然与陶瓷行业有几毛钱的关系,但就目前来说价值还是未免偏低,特别是那种通过互联网,貌似把什么信息都统计出来的数据。当然不是这些“大数据”不好,是陶瓷行业的草根肚子现在还消化不了这么大、这么多的好东西。
其实,本人认为,大数据只是个概念,其大不是指数据量的广度和深度,不是海量,而是对所知信息的分类梳理,有见地的整合,最后形成结论。因此,“大数据”不是互联网时代的东西,也不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农耕文明起就有了,那些农时和农谚无不是用“大数据”得出的结论,甚至更早时的原始人都在用大数据,以更好地抓住野兽。
如此说来,我们并不必急于获取什么海量数据,不妨先关注业内的“大数据”,并把这些数据统计好、分析好、运用好。
如果陶瓷行业能客观真实统计并提供出每年瓷砖和卫浴分别有多少家企业,多少个品牌;新推出几个品牌,新开了几家厂,多少老厂倒闭或者转产,多少品牌消失了;新厂或新品牌主要生产什么产品和产能情况,产品销售渠道和范围;老厂或老品牌消失的原因,其主要产品情况和倒闭前的年销售额有多少;全国有多少生产线在建,多少产能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全年产能多少,销售额多少,有多少库存产品尚处于积压状态;年销售额前五名的企业销售额分别是多少等等。每月全行业共生产多少件马桶和洗手盆,分别生产多少平米瓷片、外墙砖、地砖,月出口额分别是多少。能把这些数据细致搞明白,就足可以为陶瓷行业的科学决策和健康发展提供扎实依据,有了这些行业“仪表盘”,就会杜绝一些冒进和盲目行为。据说,有个收废品的同志,总是把每个小区收到的酒瓶和饮料瓶等各类东西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哪个小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品牌情况的结论,为很多商家提供市场信息,使其有的放矢。
如果这些还做不到,就干脆把目光对准自己企业的内部数据。品牌每月、每季、每年销售额中,各类甚至各款产品的销售占比情况,哪些产品经常缺货,哪些产品库存量大,哪款产品销售量最大,哪款产品销售量最小,哪款产品的利润最高,哪款产品赚钱最多,哪款产品占用资金最多,哪款产品流速最快,各月度间、季度间,以及与上年度同期的销售数据对比;全国各个区域板块销售业绩,各区域畅销类产品和滞销类产品是哪些;中大型客户的销售数据分析等等众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最后,再加上对生产系统各类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整个企业的排产就会更加合理,产销就更会和谐,产品的开发和淘汰就会更科学,企业的计划能力和赢利能力就会更强。
据说,当年肯德基就是统过内部数据分析,对产品类别的增减和定价做决策,最终实现了销量和利润的最大提升。
这些数据好获得,又真实,自然好分析,也更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