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抛釉砖,行业同仁不免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末的水晶砖,有人甚至认为抛釉砖就是水晶砖的升级版。那么,两者之间究竟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抛釉砖的创新价值又在哪里呢?
水晶砖与抛釉砖的一个共同点便是印花后,在表面再喷上一层透明釉,最终产品都是光亮产品,都是以石材、木板等纹理和图案为主,属于“釉下彩”。不同的是,水晶砖表面没有抛光,而抛釉砖则对表面的透明釉进行了抛光;其次,水晶砖是炻质或细炻类,烧成温度在1100℃左右,吸水率相对较高,大部分在6-10%,之后发展到3-6%,甚至3%以下,参照的是GB/T4100.1干压陶瓷砖的标准,而抛釉砖则是瓷质的,吸水率较低,在0.5%以下,烧成温度在1200℃左右;再次,早期水晶砖大多是红坯,后来为了提升档次,改为白坯,而抛釉砖则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白坯,产品档次远高于过往的水晶砖。严格意义上说,抛釉砖是水晶砖和抛光砖的一种杂交体,它既保留了抛光砖坯体的高品质,又创新性地超越了水晶砖的装饰效果,使得瓷砖表面显得光洁、亮丽、富丽堂皇。
此外,抛釉砖与水晶砖的装饰手段及装饰效果也存在根本的不同,尽管都是先印刷后喷釉,但档次完全不一样。水晶砖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是最热销的产品,但装饰手段单一,只能靠丝网平板印花机印刷,最多也就三色印花,且难免套版错位。仿出来的石材、木板纹理很粗糙,明显可以看到丝网的经纬网点,纹理不够自然逼真,一看就不像天然材料;水晶砖表面光亮效果,是依靠透明釉的品质及喷釉效果、水晶砖虽然光洁度很高,但从侧光看,仍有不少细小的针孔,烧出来的瓷砖存在龟背、翘角、波纹等现象;釉面平整度差,磨边后尺寸偏差也大。这也证明了那个年代,从生产厂家的制造水平到设计、网板制作、装饰设备、色釉料等上游配套企业的技术与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与当时意大利、西班牙陶瓷强国的同类产品相比,差距极大。同时,由于表面透明釉硬度低,莫氏硬度在4-5之间,耐磨性能很差,加上生产企业缺少使用说明与指导,消费者不分场合铺贴、使用,有的甚至大面积使用在大型公共场合,如商场、超市地面,甚至用在室外地面,以至几个月时间便出现表面磨花、无光、划伤。低档次的水晶砖甚至连彩釉砖、瓷质印花砖的使用功能都不如。消费者的抱怨,生产厂家也许听不到的,但消费者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于是,畅销一时的水晶砖最后是昙花一现,短短一两年时间就被市场抛弃。
而近几年推向市场的抛釉砖(包括釉层较厚的抛晶砖),其档次、品质都是水晶砖不可比拟的。抛釉砖的装饰手段非常多,有丝网、辊筒、辊胶、喷墨打印等多种装饰工艺,尤其是喷墨打印,喷头已达到7个颜色,德国、意大利的陶瓷装备企业已经研制出8-10个喷头的喷墨打印机,装饰设备的升级换代,完全可以生产出“不是天然石材,胜似天然石材;不是天然木板,胜似天然木板”的陶瓷砖,可以做到纹理与天然石材、木板完全一致;产品表面非常细腻、逼真;层次感强,光洁度高,几乎以假乱真。抛釉砖表面釉层有哑光、柔光、亮光等不同品种。尤其是伴随着上游材料企业的技术进步,釉层的表面强度、耐磨性能大大提高,甚至达到抛光砖的水平,莫氏硬度在6-7之间。而目前市场上一些品牌企业畅销的亮光抛釉砖,不仅光泽度高,没有针孔,而且质感很好,有些厂家的抛釉砖釉层厚度达到3mm,仿若玉质效果。并以抛晶砖、抛玉砖、玉晶石等名称来命名产品,以区分薄层釉的抛釉砖,从而打出高定位、高价格,高举高打。
抛釉砖品质的提升,得益于工艺装备、工艺技术、创意设计、色釉料、冷加工等整体水平的提升。比如近一两年市场上流行的大理石瓷砖,由于定位清晰,紧紧抓住名贵天然石材纹理进行仿制,且仿制逼真度高,从而使抛釉砖从其它类瓷砖中脱颖而出,与天然石材在市场上一较高低。
由于抛釉砖变化多端的纹理、图案、色彩和质感,近年来,抛釉砖产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成为行业、企业、市场的明星产品。于是,那些表面装饰效果有独特设计、釉面品质完全有保证的企业开始全力主推全抛釉产品,并且参考天然大理石、实木地板的价格,推出每平方米几百元、上千元不等的高端抛釉砖,有的品种甚至贵过同类石材和实木地板。行业内不少企业依靠抛釉砖这一新产品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在当下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销售收入还有两位数的增长,甚至创造历史性最高的经营效益,这不能不说是抛釉砖价值创新所带来的功劳。
此外,抛釉砖接近,甚至超越天然石材、木材的釉面装饰效果,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装饰素材和元素,更容易满足设计师对空间个性化价值的追求,表达出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审美情趣和爱好。抛釉砖丰富的花色,过硬的品质,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认同与肯定。不少设计师在其项目设计中,包括高端的星级酒店和会所类项目都力推抛釉砖,抛釉砖一时成为装饰材料领域的“宠儿”。
正是因为抛釉砖这些独特的价值所在,行业同仁纷纷加大抛釉砖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推广力度。但是,值得警惕并令人担忧的是,抛釉砖从表面上看,其竞争优势在于仿石、仿木类的纹理和质感,但其核心技术却在于表面透明釉的硬度和耐磨度。一些定位低端的陶瓷企业大举进军抛釉砖领域,采取大窑炉(300-500米长)、大产能(每天2-3万平方米)、低成本、低价格的市场竞争策略,出厂的产品,釉面硬度和耐磨性完全没有保障,透底、吸污、划伤等质量问题频出。消费者在选购抛釉砖时,仅从表面看区别不大,但铺贴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这种低质低价的竞争策略,很有可能毁了行业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抛釉砖这一新品,水晶砖的覆辙值得警惕。
因此,笔者呼吁行业同仁,请共同呵护好抛釉砖的品质与声誉,应在确保抛釉砖品质的前提下,通过精益管理降低成本,而非通过偷工减料、粗制溢造参与市场竞争。如品质不保,则抛釉砖的价值将大打折扣,最终成为行业内又一个“短命”产品。
(作者系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